查看原文
其他

请你来目测 这家餐厅能拿几颗米其林星星?

轮胎人爱好者 一片吃心 2019-08-30

比上海早整整两个月,《新加坡米其林指南》明日即将公布。
现在还有不到24个小时的时间,我们来玩个游戏呗!


吃心前阵子去新加坡吃了Andre——2016亚洲50佳餐厅排名第三、世界排名32,但它是新加坡饕客心中毋庸置疑的No1!

以一骑绝尘的姿态引领狮城的Fine dining。


不要怀疑它会在米其林指南中摘星,问题是几颗呢?两颗还是三颗星?


我跟朋友打了个赌,赌注要保密……你们先看看我用餐全程的记录,然后大家一起来猜猜看?


Restaurant Andre在新加坡牛车水附近一栋不起眼的白色洋房里,外在简洁,内饰素雅。


一楼是厨房,面积比想象的小多了,工作的大厨里有一位是上海人,听说来了上海客人,还特地出来跟我们打招呼,听到乡音很亲切。


我们被安排在三楼的餐厅,房间几乎放空,最显著的装饰就是书架上这些米其林的收藏。


从历年的红色指南到料理鼠王……我从来没有看到哪位大厨对米其林有这般狂热。


这些藏品的主人也是餐厅的主厨叫,江振诚Andre Chiang,台湾人当天不在餐厅。



Chef Andre所倡导的八角哲学是餐厅的灵魂,落座之后就能看到一份用小树枝支撑起来的哲学简史。


我觉得吧,你可以把它看作一份形而上的菜单
每道菜都对应一个哲学理念,我每吃完一道都好想在表格上打勾勾。


amuse bouche


开胃小三不在哲学卡片上,是厨师表达心意的作品。


小酥皮壳里盛满菌菇的嫩头,撒了大葱和松露粉末,咸的调味很奇妙。



树桩上的一条是芹菜根泥,配以味增,缀以迷你蔬菜,姑且以为是树枝上的小鸟。



真正的树枝上插着三种风干蔬菜片:卷心菜撒咖喱粉、土豆皮加醋粉还有菠菜加什么来着。


继续开胃。
好美的海底花园!你猜有多少是能吃的?
答案是:海草啊贝壳啊都是装饰,只能看,不能吃——这是50佳餐厅惯用的套路,吃多了就习惯了。


整盘海产里只有两样东西是能吃的:
这捆是炸鱼薯条,薯条做成pasta,好像天使的头发缠绕在日本的公鱼外面。


这是我吃过的最有创意的炸鱼薯条!


脆昆布上,鲜鲍缠绕着海苔,那绿莹莹的一坨味道浓郁。


粉粉嫩嫩的虾肉挞挞配莳萝。


这装盘一看就是盘子反过来用嘛……法国南瓜做的薄脆,甜甜的,配鸭蛋黄慕斯。


继续“能吃不能吃”的套路,这乌漆嘛黑的一盘碳上桌,服务员说:你要当心哦,这里面只有两块是可以吃的面包哦!


太好认了好嘛!

木炭面包,蘸红椒puree,木炭香没有我们在新加坡另一家米其林的有力争夺者吃到的浓,嗯。

好了,开始八角。


独 Unique


容器就很独特,来自主厨的收藏。


打开来里面装的是烤过的甜玉米,配杏仁奶油,里面加了香草油和香草籽 ,我隐约记得我戳破了一个球……


纯 Pure


盘子很素洁,但是菜式有点复杂:
一点点的是黄瓜冰淇淋,一片片的是接骨木花腌渍过的黄瓜,口感更脆更紧实,上面撒了伯爵茶粉,饰以节瓜花。


藏在黄瓜里面的是柑橘啫喱,以及海胆和斯里兰卡蟹。

这道菜搭配略显复杂,我觉得反而不出彩,似乎与pure的本意背道而驰。


盐 Salt


虽然叫盐,但没有人工盐,全是来自大自然的咸度。

木托盘上挖了两个坑,正好把茶盅和茶盖嵌进去。

茶盅看上去是青酱面,其实:面条是嫩嫩的墨鱼条,酱汁是海苔,更深的绿色是海带粉。

茶盖上是干谷与昆布,倒在一起,倍增咸鲜。
这大自然原色的搭配与来自海洋的味道很是切题。



南 South


因为大厨的事业从南法起步,所以特意以南方命名。
这一层白色,老外看了会觉得是Lasagnia,中国人看了以为是肠粉……其实是扇贝磨成粉再整出来,口感奇异而新鲜——高级餐厅的优越性便体现于此:可以借技术手段来实现厨师的想法


藏在下面的是吉拉多生蚝,搭配茄子泥、腌渍洋葱和西洋菜泡沫,生蚝空运自布列塔尼,品质优异,想来新加坡还是得原材料之便利。


艺 Artisan


除了Christofle的刀叉与磨砂餐具的摩擦声有点刺耳之外,这道非常赞。
整道菜走大地根茎系:

菊芋的块状地下茎搭配甘蓝叶,里面有鱼子酱、生马鲛鱼和煮过的蛤蜊,小脆片分别是醋味和香菇味的。


现场加入香菇和菊芋蒸出来的高汤。


鲜得很踏实!


质 Texture


现场刨的小玩意儿看上去是白松露,其实是厨师特意选到的某种芝士,酷似白松露。


纷纷扬扬撒在荞麦做的网上。

底下的主食是risoni,听上去和看上去都像risotto的近亲,其实它是短切意大利面,在意大利语里叫Orzo,是大麦的意思。


反正它就是很像意面里的奸细,里面还加进蛋黄,我觉得厨师对咸度的把握十分有胆识。


忆 Memory


双层玻璃碗配订制木勺。
黑松露鹅肝慕斯配酱油。

这道菜并不稀奇,之所以拿来回忆,是因为这是厨师1997年在Sens & Bund的第一道菜——上海吃喝界的老司机们还记得当年外滩的感官花园吗?


地 Terroir


肉类主菜由服务员桌边料理,热石现场烧肉,搞搞气氛。

一起加热的是可可咖啡和甘草,炒出来香香的,就是有时候服务员火候控制不好,我闻到隔壁一桌的肉都烧焦啦!


我们的佐贺牛肉则比较理想,绿色苔藓状的一滩是鳗鱼浓缩汁撒葱粉。

旁边装饰的是风干洋葱、朝鲜蓟、杏鲍菇和鸡皮,下面垫着防风根泥和鸡胸肉——有没有觉得食物切薄片再风干水分这招现在十分流行?就是我的这片有点受潮,不够脆。
 

小 甜 品一


抹茶盅里一片绿意盎然:青豆挞挞、青豆油和绿茶冰淇淋。

抹茶的热泡沫是现场打进去的。


小 甜 品 二


手切葡萄的横截面,视觉效果耳目一新。

淡淡一层粉色是蔓越莓慕斯与白桃糖浆。


大 甜 品


上菜的时候,服务员开始背台词:我们的甜品师今天很懒哟,不高兴烧啦,原材料都在这里啦,你们自己动手哦!


懂的懂的,都是套路:
牛奶是杏仁汁,黄油是海盐冰淇淋,方糖是棉花糖裹了白砂糖,只有巧克力真的是巧克力……

蛋蛋是真的假的混在一起,假蛋蛋伴进去了,我问服务生:我可以砸一个真的蛋蛋吗?他愣在当场。

总之你要做的就是自己把食材捣啊捣得的搞在一起,搞成这样,就好吃了。



小 四


一个木盒子,打开分三层:

草地上的是棒棒糖,里面藏了跳跳糖,莓果味道。


栗子蜂蜜的玛德琳蛋糕,融入本地元素的咖椰吐司马卡龙。


西班牙油条配nutella,还有生姜面包。


最后还附赠甜品作为临别礼物,就是这打包盒实在简陋了点儿。


餐厅全部选用有机或生物动力法的

我可以理解主厨想做的姿态,但带来的问题就是:酒单太短太局限,很难选到称心的酒来配餐,酒的状态也不够稳定。



我们的楼面当晚一共四桌,配两位服务员,确实忙不过来,水杯和酒杯空了都没人添。



上菜间隔长到可以妥妥刷个朋友圈……一顿饭吃了四个钟头。


结账988新币,合人民币4855块。


多谢轮胎人后面那位买单侠!


好啦看完全篇,你觉得这家餐厅能拿几颗星?
请用打赏表达你的观点!
一颗星一块钱,两星两块钱,三星三块钱。

我们拭目以待哦!


更多米其林真实用餐体验,敬请关注一片吃心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